close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優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據東漢的《列仙傳》和晉朝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所言,在漢代,曾有王方平和陰長生等人,棄官到此修道,最後終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隨著王方平、陰長生二位仙人的名聲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來拜訪。如傳說中的麻仙姑,就曾來拜訪過王方平,可惜沒遇上。直到現在還留有她住過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遺蹟。

此外,呂洞賓也曾拜訪過王方平和陰長生。

後來,“王陰”二仙人被訛傳為「陰王”,又誤作為“陰間之王”,因此他們居住的地方──酆都,進而成為閻羅王所主宰的陰曹地府了。

東漢末年,五斗米教盛行於四川,而酆都在漢時屬於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鎮之一。五斗米教因揉雜了許多巫術方面的東西而被稱為“鬼道”,並將道中的巫師稱為“鬼吏”。

於是,這種神仙人鬼混雜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來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漸地被鬼氣所籠罩了,一大群的陰間鬼神紛紛湧進鬼國的京都──酆都,使這個地方成了陽間的陰曹地府。

鬼城之說日益普遍

後來,又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小說的誇張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說法越來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後,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來,人們藉著自己心中對陰曹地府的揣想,在此處修築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築,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實的鬼城。

在酆都鬼城中,有各種如陰間的建築,即:

(一)路引:所謂的路引,長長三尺、寬二尺,以粗紙印成的一張通行照:上面印著“酆都天子發給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上方印有閻羅王的圖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縣府”三個大印。

人死之後,要到陰間去報到的幽靈就得手持這張閻羅王所發的通行護照,在經過看守鬼門關的小鬼檢查過後,才得以進入鬼國。

從前,許多人為了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為自己的身後事打算,於是都到酆都來買路引,希望死後能夠早日超生。因此,酆都的路引大大暢銷,甚至連東南亞國家的人民都千里迢迢來買路引。

(二)奈何橋:本叫通仙橋,是明朝的蜀獻王所建的。原意是說走過這座橋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後來這座橋竟被改名為奈河橋。

“奈河”是地獄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關於奈河的敘述:

“董觀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

由此可知,奈河是一條來自地獄、充滿腥味、流著血水的河流。

在奈河之上有一座橋,就是奈何(奈河)橋。這座橋又窄又險,凡是惡人的鬼魂經過這座橋,都會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惡鬼毒蟲吃掉。

《西遊記》中所說的:“銅蛇鐵狗任爭食,永墮奈河無出路。”就是這種情形。可是,如果生前是善人,則可順利通過這座橋,轉世為人。

就這樣,“通仙橋”這座“仙橋”便成了“鬼橋”──“奈何橋”。

在酆都的奈河橋下開鑿了一個池子,叫做“血河池”。有許多人為了死後能好過些,便到橋前焚紙錢、燒香、施捨財物。

有趣的是,酆都的和尚尼姑們為了廣開財源,故意在橋面上塗蛋白、桐油等物,使得許多過橋的人常常摔倒;這些人為了消災免害,都大方地佈財獻祭,深怕得罪了諸鬼眾神。

(三)鬼門關:據說人死了之後,在進鬼國之前,必須先經過一座陰森森、把守嚴密的關口,俗稱鬼門關。

酆都的鬼門關相當嚇人。從玉皇大殿往上走、就會發現一座黑漆漆的山門,彷彿血銹一般的橫匾上寫著“鬼門關”三個陰森森的大字。這個地方有一大片的參天古木、樹上棲息著一群群的烏鴉,當冷風陰颯颯的吹過,確實鬼氣逼人。

(四)五雲洞:位於三仙樓的東邊,深不見底。據說這裡是成仙的陰長生煉丹之處,也有人說是陰曹地府的入口。

許多來此的香客,都會到五雲洞的入口處焚燒紙錢,然後丟入洞中。因為洞很深,每當香客們將紙錢丟進洞中,一陣陣地風吹來,把紙錢吹得瑟瑟有聲,一旁的山僧就說這是“群鬼搶錢”。

酆都這座鬼城的名堂還有很多,除了以上所說的之外,尚有望鄉台、登天梯、孽障台等。

水陸道場渡餓鬼

這裡也有十王殿和十八層地獄的塑像,同樣很著名。

除了酆都之外,還有另一個地方的十八層地獄塑像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位於山西省浦縣柏山的東嶽廟。

東嶽廟的規模極為宏大,佔地也很廣。廟中有各式建築六十餘座。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十八層地獄,為了凸顯陰曹地府的特色,這十八層地獄全都建在地下,讓人身歷其境時,有如身在地獄中。

這十八層地獄由十五個孔竅洞所組成,其中有三個孔竅洞分成兩層,總共有十八層。裡面雕塑了五嶽大帝、十殿閻君和六曹判官等和人身一般高的塑像。

除了這些塑像之外,還刻有各種小鬼冥吏、刀山、碾磨、油鍋、鋸解等群像,共一百二十多個。這些塑像可說是目前中國寺廟中罕見的明代泥塑,是極為珍貴的古物。

另外,佛教在舉行水陸道場時所懸掛的水陸畫上,也有關於陰曹地府的描繪。所謂的水陸道場,起源於印度,根據佛書所云:阿難曾經在夜裡夢見餓鬼向他要東西吃,於是阿難就設水陸道場,佈施食物以救渡餓鬼。

後來傳至中國,據說是從南朝梁武帝時代先開始的。根據佛教的說法,凡是被水陸道場所超渡過的孤魂野鬼,都可以免去罪罰而得以升天,因此,一直到後世仍歷久不衰。

水陸書上所畫的,有十殿閻羅、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將軍、牛頭馬面、小鬼夜叉及各式各樣的地獄。

目前傳下來的明代水陸畫以山西寶寧寺藏量最豐,共有一百三十九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物。

 

所謂的「酆都鬼城」,就是傳說中的陰曹地府,是已逝者接受審

判的地方。而在人間設立酆都鬼城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帶

出「善惡到頭終有報」的信息。鬼城最著名的景點,當然是滲透

濃厚神話色彩的「奈河橋」和「天子殿」。它們到底有多神秘古

怪呢?

三段奈河橋 透視你所追求

 相傳人死後要投胎轉世之前,必須經過「奈河橋」,喝一碗

「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人間鬼城內的「奈河橋」,當然沒

有孟婆湯供應,不過意義深長。橋共分三段,左段代表長壽健

康,而右段則代表權位財富,過橋者選擇哪段橋通行,就揭示出

他們追求甚麼。的確,世間並沒有完美,有得必有失。那麼,中

間一段代表甚麼呢?情侶要特別留意,跟愛侶同行時,大家必須

手牽手,以九步度橋,取其「長長久久」之意。想跟他長相廝守

嗎?執他的手過橋吧!

名山天子殿  呈現審判場面

 在鬼城內,抬頭仰望,看見的除了有藍天之外,還有位於名山

之巔,教一眾小鬼聞風色變的「天子殿」(「天子」,即閻羅

王)。宮殿屹立至今已有千多年歷史,殿堂正中有一尊極具威嚴

的閻羅王坐像,旁邊還有天子娘娘坐像、六值功曹站像、四大判

官和十大陰帥等,個個雕像都細緻精美,栩栩如生,讓每位到訪

者都能真切感受到審判時的壓迫感。殿外還設有「東西地獄」

(即「十八層地獄」),小人受刑時的悽慘場面活現眼前,氣氛

陰森恐怖。大家敢做壞事嗎?

其實,酆都鬼城要展現的,不是一個陰暗慘淡的地獄場景,而是

要籍著描繪地獄,告誡在生的人要立善心。想深一層,這個鬼

城,不但不陰風陣陣,反而還有絲絲暖意呢!

古跡埋水底 氣魄永不滅

 長江,以它貫通全國的氣魄,得以成為古代經典戰役的場景,

締造出多位著名的英雄霸主,以及編織起多段動人的傳說故事。

當中,以三國時代蜀相諸葛亮巧布「八陣圖」擊退東吳陸遜一

段,最為人津津樂道。

 話說,蜀帝劉備為報義弟關羽被東吳襲殺之仇,親率大軍興兵

伐吳,連勝十數陣後,東吳陸遜反擊,結果被迫逃至白帝城。陸

遜窮追猛打,追至白帝城,後來(據《三國演義》記載),陸遜

被諸葛亮的「八陣圖」所困,幸得孔明的丈人引路方能逃脫。

「八陣圖」就是孔明以石柱等布置以圍困敵人的陣勢,傳說至今

仍廣泛流傳於長江一帶。然而,真正促使陸遜撤兵的,卻是孔明

入川前刻在石碑上的「東和孫吳,北抗曹操」八字。陸遜看見這

八個字,恍然大悟,為怕曹魏攻襲而退兵。而這塊石碑,就是

「孔明碑」。可惜,「八陣圖」和「孔明碑」,現已長埋水底。



陽光下的「鬼門關」,不但不可怕,反而鳥語花香,林木蒼翠呢!

「唯善呈和」四個字,標誌人們修建這座「酆都鬼城」的深意。
酆都鬼城在酆都城東北的名山上,名山原名平都山,因蘇試詩名 「平都山下古名山」而得名。「鬼城」酆都有1,800年歷史,經過歷代修梵宇僧樓櫛比鱗次,依山勢而立,飛檐斗拱雕花縷空,但因色調灰冷,給人陰森肅穆。遊客上鬼城可買票乘坐索道(纜車)上山,參觀古建築群及現代鬼怪雕塑的陰曹地府。從奈河橋到三十三重天從考罪石到十八層地獄,陰森中充滿黑色幽默,陽光下別見鄉野傳奇,鬼城處處有玄機。

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而成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模和景象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

遊客上山後,進入鬼城大門後,便可看到人們俗稱的「奈何橋」,它是人們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

往上行走到達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門匾上寫著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座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

「鬼城」的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這就是展現在豐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一個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進入鬼城大門,便可看到人們俗稱的「陰陽橋」,它是人們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人們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血銹般的門匾上書有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與名山對立的是雙桂山,位於雙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規模宏大,獨具特色。廟會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與金 貿融為一體的民間貿易形式,每逢農曆三月三至十五,豐都縣城雲集四海商賈商客,匯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被人們稱為「鬼臉奇容」是其中一景。

酆都是著名的“鬼城”。 人們所稱的酆都鬼城在城東北的名山上。名山,原名平都山,因蘇軾詩句“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酆都之傳為“鬼國京都”,究其因實為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在縣城東北之名山修道升天成仙,井將王、陰訛傳為陰王,以訛傳訛,漸而被誤解為“陰間之王”有關,故而酆都也就成了陰王居住的陰曹地府。孤峰崛起的名山上,自西普以來就有人蓋殿宇。經過歷代修建,梵宇僧樓鱗次櫛比。這些建筑依山勢而立。飛檐斗洪,雕花鏤空,色調灰冷,給人以陰森肅穆的感覺。殿內設置鬼怪神像,誥出一個陰曹地府的完整結構,使這城成了舉世無雙的鬼城。 在中國人眼中,陰間同陽間一樣,都有一套完整的社會結構和官僚體制。在陰間,靈魂要經過一道又一道的關口才能最後見到閻王。生前做善事的鬼魂會得到獎勵而升入天堂,生前做惡的鬼魂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而下到地獄。不同的罪行,所受到的懲罰也不同,在名山上的廟宇裡,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刑具以及各類鬼神的形象。所展示的一切,生動地描述了中國人於陰間的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之沙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